查看原文
其他

流量带来的差距?河南洪灾筹款额是去年南方水灾的48倍

黎宇琳 共益资本论 2022-04-26

▲7月20日,河南巩义市米河镇小里河村附近的汜水河洪流滚滚。(图源于新京报)

据方德瑞信数据,截至2021年8月10日,河南洪灾单是互联网筹款总额就高达15亿元,是2020年南方洪灾筹款总额(含线下)的48倍;总捐赠人次也高达3000余万,是去年南方洪灾的10.5倍。

▲图源自方德瑞信

按我们的经验,如果把线下的捐赠也算上,河南洪灾的筹款也许要比去年的南方水灾高上100倍。

同样是严重的洪灾,去年是怎么筹都筹不到,今年许多项目是刚上线就筹满了。公募组织上线的筹款项目多达384个,其中有153个项目已经达成了筹款目标,相比之下,在去年南方洪灾中,仅有11个项目达成筹款目标,不少基金会不得不因此削减救灾预算。
 
今年河南洪灾固然惨烈,但从灾害的总体强度上看,去年的南方洪灾也不遑多让。
 
2020年南方水灾,6月以来长江流域平均降雨量为1961年来同期最多,洪涝灾害造成江浙、安徽等多个地区数千万人次受灾。灾害强度如此之大,但形成的“灾难效应”与今年的河南洪灾没得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详情可读我们去年对南方洪灾的报道:洪灾当前,筹不到钱!社媒娱乐至死公益机构筹款额“断崖式”下滑

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负责人郝南指出:“灾害当中,受灾地区获得的社会资源,取决于公众的关注度,而不取决于灾害本身有多严重。”

方德瑞信数据呼应了郝南的观点,今年河南洪灾的线上筹款与公众关注度呈现高度的正相关:
 

7月22-26日,平台上出现了捐赠高峰,无论是上线项目数量、筹款总额、参与的捐赠人次、达成筹款目标的项目数快速上涨,增长率分别为212.7%、704.9%、405%、280%。


时隔2周,8月10日第三次统计时随着河南洪灾热度下降,四个指标增速明显减缓,增长率为11.6%、13.9%、21.1%、15%。即平台上捐赠热度持续时间在一周左右。







▲图源自方德瑞信

舆情监测的热度曲线与互联网筹款的曲线高度一致。

据“清博舆情监测”数据,7月20日下午,郑州市突降罕见特大暴雨,当晚大量有关暴雨现场的文字、图片及视频在朋友圈、微博等平台传播。“其中地铁 5 号线水漫车厢的视频扩散最为迅速,人员伤亡牵动社会神经……21 日下午,河南省防汛应急新闻发布会通报,河南暴雨致 25 人遇难,随着遇难人数的上升,悲伤情绪仍在进一步蔓延。”







从上图可以看出,公众对河南水灾的关注度于7月21日到达顶峰,至25日基本平息,而筹款数据的上扬则刚好滞后舆情一天,在7月22-26日出现筹款高峰。
 
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推荐,以及人们在微博、微信等热门社交媒体的“刷屏”点燃了公众的关注度。截至8月初,抖音#河南暴雨互助# 话题下有 110.7 万个视频,播放量达 42.2亿次。
 
与主流媒体沉稳、客观的报道相比,短视频时效性更强,戏剧冲突更激烈,尤其是“地铁水漫车厢”的惊人情节,让生活在大城市的网友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一个可供印证的现象是:郑州水灾的热度居高不下,但周边乡镇灾情的关注度始终不温不火。

▲郑州地铁5号线发生严重积水现象,其时,相关视频在朋友圈、抖音等热传。


由此可以看出,尽管近年来手机已在乡镇普及,移动互联网不断“下沉”,中文互联网的问题意识依然体现为“城里人的关注”,往往是城里人能感同身受的新闻,才会成为真正的新闻。

但城里人也很忙,有很多新闻要关注,过期的新闻不再是新闻,影响力也随之急剧衰减。

方德瑞信的报告指出:灾害慈善筹款的窗口期较短,在洪灾发生后的紧急响应阶段是捐赠高峰期,尤其是灾后媒体与公众高度关注的第1周。但随着话题热度与公众感性捐赠热情的下降,筹款速度放缓。
 
资金用途也体现着“公众感性捐赠”的基本逻辑:

 图源自方德瑞信

我们仿佛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剧场里,人们被呈现在台上的宏大戏剧牵动思绪,忽喜忽怒,乃至于做出许多惊人之举,移动互联网人人可发言的特性放大了观众的反馈,并反作用于台上的戏剧,影响、甚至改写台上的剧情。
 
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在《尼加拉:十九世纪巴厘剧场国家》中提出“剧场社会”概念,他指出,“剧场社会”是一个被表象掩盖,甚至是替代了真实生活的社会。如今,人们习惯通过一个发光的屏幕隔开一段距离去观赏社会的喜怒哀乐,公共生活被戏剧化,本身成了一座大剧场。
 
从好的方面说,媒体(或者说是更广泛意义的媒介)的引领作用从未像今天这样大,通过展现、放大一些问题就能直接动员社会;但隐患与风险在于,这样的选择性展现极容易扭曲社会本来的面目,同时,这让也许多不具有戏剧冲突的现实问题得不到呈现。
 
正如郝南所指出:中国的大部分的灾害损失,实际上出现是在关注力比较小的灾害当中。“比如像水灾,中国每年下来有上百次水灾,但是实际上这些水灾大家知道的有几个呢?基本上记不住。”
 
好的消息是,公众对灾后重建的关注度有提升的迹象。据方德瑞信统计,河南洪灾后互联网平台上线的筹款项目服务内容中有154个项目包含了灾后恢复与重建内容,占比达40.1%,有23个项目包含了防减灾内容,有12个项目包含了备灾内容。这说明公众与公益机构不再只停留于灾害发生的当下的紧急响应的筹款工作,而逐步关注到那些看起来没那么迫切,却有着深远影响的环节了。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理性的捐赠文化也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培育。

要有方向感,也要有耐心。


推荐阅读浚县的牺牲不该被遗忘
“救命文档”的启示:科技向善的核心是人作出了什么样的选择
钱要捐在刀刃上:腾讯投1亿联合10家慈善组织140余支队伍救灾
郝南复盘河南水灾:情况远比我们知道的更严重
直接发钱更好?赋予一线志愿者和灾区民众更多的自主性断电断网,乡镇 “失联”,考验社会力量的时候到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